据有关统计,2010年电力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便已接近全国排放总量的50%。作为我国碳排放的主要行业之一,电力行业在碳排放交易中不可避免地首当其冲。北京、天津、上海、广东、重庆、深圳和湖北,我国现行的7个碳交易试点均已将电力行业作为首要控排对象。
国家发改委2016年1月19日发布的《关于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重点工作的通知》中,电力行业亦成为首批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重点行业之一。随着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建立和运行,电力行业必将成为一大市场主体,这对于整个电力行业而言,既是一大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电力行业通过碳交易降低行业减排成本,鼓励行业先进和促进节能减排的同时,亦可通过建立和完善企业自身的碳管理,以实现碳资产的增值获益。
一、电力行业碳排放特点
作为中国最大的燃煤直接使用者,电力行业是温室气体排放大户行业。相较于其他行业,电力行业主要具有以下的特点:产品单一、排放源单一(大部分碳排放来自煤炭燃烧)、基础数据情况良好、碳排放量大且集中、计量和监测工作易于开展等特点,往往也因此成为碳排放交易体系的首选行业。
根据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初步考虑,第一阶段的参与主体为重点排放行业中2013年-2015年任意一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万吨标准煤以上(含)的企业法人单位或者独立核算企业单位。以此标准计,几乎所有的电力企业将被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据初步统计,目前7个试点共有3家电网企业和138家发电企业被纳入。发电企业中,广东64家、湖北24家、天津17家、上海14家、深圳8家、北京11家。电网企业中,北京2家,深圳1家。2015年纳入广东省碳排放的控排企业为火力发电、水泥、钢铁和石化行业的187家企业,其中火力发电企业为64家,占据了控排企业总数的35%。
北京、天津、上海、广东、重庆、深圳和湖北,7个碳交易试点均发布了各自的碳排放量化和报告指南,各试点的报告指南在量化原则、核算方法和报告机制等方面大致相同,但在核算所涵盖的温室气体种类、排放边界确定、数据的获取以及相关排放因子等细节方面不尽相同。为了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建设保持一致,在此以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中国发电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和《中国电网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为标准,对电力行业的碳排放组成进行介绍。
1.发电企业
温室气体核算和报告范围包括: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脱硫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企业净购入使用电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企业厂界内生活耗能导致的排放原则上不在核算范围内。生物质混合燃料燃烧发电和垃圾焚烧发电,仅统计发电中使用化石燃料(如燃煤)的二氧化碳排放。
对于发电企业而言,燃煤发电部分的碳排放核算是重点和难点。由于我国普遍存在煤种掺烧的情况,针对燃煤的相关排放因子很难给出缺省值,因此指南当中对于煤炭的相关参数(如平均低位发热值、单位热值含碳量)不提供缺省值,要求企业测量。煤炭相关参数的测量方法和频率要求也较高,如燃煤的单位热值含碳量,企业需每天采集缩分样品,每月的最后一天将该月每天获得的缩分样品混合测量得到入炉煤的元素碳含量,再根据月测量数值加权获得年平均值。因此,相对脱硫过程排放和净购入电力排放,化石燃料排放的基础数据收集工作较为繁重,但总体而言,我国电力企业大多管理相对完善,碳排放数据的收集工作较为容易实现。
2.电网企业
电网企业的温室气体核算和报告范围包括:使用六氟化硫设备的修理与退役过程产生的六氟化硫排放,以及输配电损失所对应的电力生产环节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其中,使用六氟化硫的设备运行过程中也会产生泄漏,但是气体的泄漏率低且监测难度大,因此暂不考虑这部分的排放。
二、现有试点电力行业的配额分配方式
配额如何进行分配是碳交易各参与方的关注重点,尤其是被纳入的控排企业。配额发放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电力行业碳市场的参与积极性以及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成本。
目前国家尚未针对首批纳入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的行业出台明确的配额分配方案,正处于配额试分配及收集建议阶段。尽管如此,我们仍可以根据已运行的7大碳交易试点的配额分配方式来简单分析下电力行业现有的配额发放方案。7大试点电力行业的配额分配方式汇总如下表所示。
根据目前试点的情况来看,电力行业的配额分配方式主要分为历史排放强度法和基准法。
北京、湖北和天津试点采用历史排放强度法,侧重于根据企业过去年份的碳排放强度来确定发放的配额量,这种分配方式相对于控排企业而言较为可接受性强,但不利于鼓励行业先进,容易导致配额过剩,碳市场活跃度不足的情况。
广东(燃煤燃气纯发电机组和燃煤热电联产机组)、上海和深圳试点采用基准法,侧重于根据行业标杆值确定发放的配额量,以此鼓励行业先进,倒逼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和节能减排,但电力企业的减排压力会相对增大,一个公平合理的行业标杆值的确定也存在难度,需考虑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减排空间、能耗标准等因素。
三、电力行业如何进一步实现低碳发展
电力行业参与到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中已成定局,为更好地在碳市场中把握主动权,企业宜尽快建立起内部的碳排放核算体系,对碳资产进行统一管理,将碳管理上升至战略发展层面,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电力行业可通过以下方式进一步实现低碳发展:
建立内部碳排放核算和跟踪监测体系,将碳排放信息报告工作常态化,时刻掌握自身温室气体排放情况,识别重要排放源加以控制,为制定减排计划和参与碳交易提供决策支持;
制定企业碳管理战略,建立碳管理制度,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系统管理节能减排,同时加强碳资产的识别与开发,对企业碳资产进行统一部署及管理,以助企业为自身创造更多的低碳收益;
积极开发风电、光伏发电、地热发电等清洁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的装机比例,逐渐减少电力行业对煤炭的依赖,改善能源结构,亦可将合适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开发成自愿减排项目通过碳交易获益;
加大清洁电力技术的研究,对不同碳减排途径的潜力、成本及风险进行评估,在清洁燃煤发电技术、输配电、用电技术等环节开展减排,尝试引进碳捕获与碳封存技术(CCS)、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IGCC),智能电网等低碳电力技术。
四、知名电力企业碳交易/管理案例
国内华能、大唐、华电、国电、神华、粤电等大型发电集团公司均参与到7大试点的碳排放交易中,并逐步建立起集团内部的碳管理机制。作为国外碳市场的重要部分,国外多家知名电力企业亦己开展碳交易部署,建立碳管理制度,积极参与碳市场,以应对气候变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以下的案例介绍企业可以在碳交易/碳管理行动上有所借鉴。
神华集团,是以煤炭生产、销售、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煤制油及煤化工,相关铁路、港口等运输服务为主营业务的综合性大型国有能源企业。
神华集团在“十二五”期间便制定了绿色清洁发展战略,加强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三大体系和能力建设,开展节能环保专项检查,从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等方面确保各项减排工作按期投用。
神华集团下属的国华电力分公司在内部树立“开源节流让每一克煤释放最大热能”的节能理念,从控制厂用电率降低机组供电煤耗,通过技术创新,优化运行操作,减少燃油、汽水的消耗,同时加强设备检修管理,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机组效率。
同时,神华集团早期积极参与国际碳交易市场,截至2012年底,已注册CDM项目51个,容量320万千瓦,获得签发减排量总计211.75万吨CO2,实现收入1.5亿元;目前也在积极开发多个CCER项目(中国自愿减排项目),以便在国内碳交易中获得减排收益。神华集团通过投入建设我国首套CCS(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全流程工业示范项目以实现减排,项目将煤直接液化项目产生的CO2经过提浓、压缩和液化后注入地下深部盐水层进行封存,完全建成后封存CO2规模可达到10万吨/年。
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Enel),世界五百强之一,是欧洲和拉丁美洲的电力和天然气市场中领先的综合性公司,运营了横跨4大洲40个国家净装机容量为98GW的发电机组以及通过周围190万公里的网络输送电力和天然气。
Enel广泛经营水电,热电,核电,地热,风能,太阳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厂。2012年,Enel发电站的发电量中,42%以上是零碳排放发电。Enel公司,连同在27个欧洲国家的其他60家公司,同属于欧洲电力工业联盟的成员,认可应对气候变化需要迫切行动,并强调指出,电力部门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Enel将气候变化整合到公司短期和长期业务策略中,将气候变化的风险和机遇融入了公司的风险管理流程中。2005年公司专门组建了碳战略委员会,负责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定期汇报。Enel的应对气候变化战略上主要有以下五大支柱:
i.发展最佳可用技术
ii.开发“零排放”能源,如再生能源和核能发电
iii.提高能源效率
iv.投资CCS、智能电网和电动交通方面的研究和创新
v.积极参与EUETS及其他国际碳交易市场
Enel公司自2004年以来采取的应对气候变化措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12年,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在2007年的水平上(基准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削减了1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往年定下的7%的目标。Enel降低了运营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在客户和消费者中提高了声誉,并且通过碳交易和碳基金获得了直接收益。
五、绿石碳服务过的电力/电网企业
作为广东省最早成立的专业碳资产管理公司,绿石碳是国内领先的低碳咨询以及碳交易服务机构,拥有多个行业领域丰富的低碳咨询和项目开发经验,服务范围涉及电力、纺织、陶瓷、钢铁、水泥、玻璃等多个行业。绿石碳与国内多个电力/电网企业提供低碳咨询服务,形成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
为粤电、大唐集团旗下的发电公司提供关于国家重点企事业温室气体报告的技术支持,协助企业完成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的报送,并对企业内部进行报告编写培训,协助企业进行低碳能力建设的同时为企业提出有关碳市场参与、减排措施等方面的建议。
与南方电网合作开展电网领域具有前瞻性的低碳课题研究,为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提供关于高压/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温室气体减排效益分析服务,并协助其对项目进行识别和评估,将项目开发成自愿减排项目以转化为碳资产,为南方电网参与国内碳交易市场奠定强有力的基础。
为甘肃、内蒙古、云南等多个风电、光伏发电、水电项目提供自愿减排项目评估及开发服务,将可再生能源电力企业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开发成CDM/CCER项目,协助企业参与到碳交易中获得直接收益。
![]() |
发改委气候司谢极谈碳市场:服务于减碳 而… |
![]() |
紧跟政策引领,把握林业碳汇产业发展机遇 |
![]() |
【绿石碳视野】企业碳管理案例分析(七) |
![]() |
【绿石碳视野】企业碳管理案例分析(五) |
![]() |
【绿石碳视野】企业碳管理案例分析(三) |
![]() |
【绿石碳视野】企业碳管理案例分析(二) |
![]() |
上海碳交易履约工作顺利完成 |
为进一步加强碳排放控制与管理,上海市在试… |
![]() |
福建碳市场首个履约期将于6月30… |
记者从省发改委了解到,福建省碳市场自去年1… |
![]() |
广东碳排放配额履约工作顺利完成… |
根据《广东省碳排放管理试行办法》(广东省… |
![]() |
发改委气候司谢极谈碳市场:服务… |
“第八届地坛论坛”在北京举行。国家发展和… |
![]() |
美加州州长力挺《巴黎协定》 已… |
美国总统特朗普6月1日宣布退出《巴黎协定》… |
![]() |
广东:珠三角3年内建成国家森林… |
森林城市群建设时间表出台 参与《规划》制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