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map
构建"碳标志"应用于生活领域温室气体减排
标签:
作者:中国发展门户网   文章来源:中国发展门户网   2016-10-26     返回列表 点击查看评论 评论( 阅读(
摘要:近期,在第四届水与国家安全论坛暨中国(北京)绿色环保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国际生态经济协会(IEEPA)李军洋副会长兼秘书长发表演讲指出,促进我国绿色低碳发展,比较韩国非产业部门措施,加快构建我国“碳标志”体系应用于生活领域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他在演讲中针对韩国的气候变化应对机制用大量的碳标签、碳足迹等数据及应用案例,与我国低碳产品认证实施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指出生活领域中构建非产业部门绿色低碳消费及交易机制模式,对于我国温室气体减排总量的必要性和现实性论据。

     引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于2013年2月18日联合发布的《低碳产品认证管理暂行办法》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15年9月17日联合制定并公布《节能低碳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对我国近年来低碳产品认证实施情况进行了列举。

     李军洋副会长兼秘书长指出,我国需要大力并加快行动在非产业部门,即生活领域推进温室气体减排的措施,以非产业部门的减排机制促进绿色低碳消费市场,从而刺激并直接拉动产业部门的在低碳变革及经济效益方面取得共赢。

     截止2016年3月,列入国家低碳产品认证第一批目录的产品包括:通用硅酸盐水泥、平板玻璃、铝合金建筑型材和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第二批产品目录发布,将建筑陶瓷砖(板)、轮胎、纺织面料3种产品纳入认证目录;虽然未来会有更多产品被纳入到中国低碳产品认证范畴当中;但是总体和韩国的差异十分明显。

     截止2015年11月,韩国“碳标签”制度的实施现状:获得碳排放量认证217家企业,1571种产品;获得低碳产品认证41家企业,338种产品;获得碳中和产品认证:7家企业,14种产品。

     李军洋副会长兼秘书长在演讲中介绍了“碳标签”体系是指,将产品生命周期(即从收集原料、生产、流通、使用、废弃的全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换算为CO2排放量的碳信息,由碳排放量(碳足迹)认证(第一阶段)到低碳产品认证(第二阶段)再到碳中和产品认证(第三阶段)三个部分组成,促进不断开发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及其应用。




上一篇: 农业应对气候变化从减排和适应两方面行动
下一篇: 房地产碳排放占全国总量40%,70余家房企将建绿色采购“黑名单”

返回列表
文章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验证码: 提交评论

今日热点
MORE +
发改委气候司谢极谈碳市场:服务于减碳 而…
紧跟政策引领,把握林业碳汇产业发展机遇
【绿石碳视野】企业碳管理案例分析(七)
【绿石碳视野】企业碳管理案例分析(五)
【绿石碳视野】企业碳管理案例分析(三)
【绿石碳视野】企业碳管理案例分析(二)
头条推荐
MORE +
上海碳交易履约工作顺利完成
  为进一步加强碳排放控制与管理,上海市在试…
福建碳市场首个履约期将于6月30…
  记者从省发改委了解到,福建省碳市场自去年1…
广东碳排放配额履约工作顺利完成…
  根据《广东省碳排放管理试行办法》(广东省…
发改委气候司谢极谈碳市场:服务…
  “第八届地坛论坛”在北京举行。国家发展和…
美加州州长力挺《巴黎协定》 已…
  美国总统特朗普6月1日宣布退出《巴黎协定》…
广东:珠三角3年内建成国家森林…
森林城市群建设时间表出台  参与《规划》制定…